在过去一年里,化妆品行业这个圈子也发生了很多新鲜事,新现象,新群体。无论是奔走行业各种大小型会议,亦或是走访圈内大咖专家,我们会发现,有一些词被频繁提及,有一些词无需多解释,你我便懂其中深意。这,就是属于我们化妆品的“江湖黑话”。
从最初的草根活出了另外一个自己到后来的大腕儿明星助阵,2016年,被称为网红经济元年。万万没想到,靠脸吃饭真的实现了。美宝莲开创了直播卖货的先河,而本土化妆品品牌更是把这一现象推上了一种渠道,事实反应,效果还挺好。
90后开始成为消费主力军,这一群体对手机的依赖、欣赏品味的多元化,对社交的需求等等,催生了网红在营销中的效应。当网红的流量变现后,他们通过吸引更多的眼球,将这种流量转换为了购买力。也许,流行就是被这么掀起来的。
乱草丛生下必须要有一些限制。而针对网络红人这一块,目前一些监管举措已出台,来规范这个行业的发展,有序才有未来。
当人们耳熟能详的“Six God”摇身变成“Florida Water”后,六神这个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火了。YSL星辰系列一夜挤爆朋友圈,为此还引发了代购党们“头破血流的大战”。无论愿意与否,你一定也都看到过这样的网红产品,这样的网红段子,这样的同款……
对于这些网红同款,一定有人嗤之以鼻,也一定就会有人选择接受。只要100个人里,有1个选择接受,那么也就意味着网红效应成功了。
在化妆品整体行业失去双位数增长的这一年里,并购浪潮从未退却,巨头们依然是通过买买买来壮大自己队伍。在这一年里,青岛金王一口气并购了7家公司,首次入驻化妆品零售产业。雅诗兰黛集团以14.5亿元收购彩妆品牌Too Faced,成集团史上最大收购案。今年7月,欧莱雅连续收购两个品牌,其中以12亿美元拿下的美妆品牌“IT Cosmetics”成八年来最大手笔收购案。此外还有联合利华、资生堂、科蒂等美妆大牌都在今年有收购的动作。
无论是买买买,还是卖卖卖,可以肯定的是,资本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代理商有了资本的注入更有底气去做大、做强;品牌通过资本的投入,把一些吸金的小品类、互联网品牌收入囊中,这比重新开发一个新的项目进入该市场要快得多。
新零售这三个词是从马云口中说出的,但具体怎么做,他没有明说。于是,“新零售分析法”,“新零售到底为何物”,“xx眼中的新零售”等题目铺天盖地,让这个词一下子火了起来。
马云说过,“新零售,新制造,新金融,新技术,新能源。这五个新将会方方面面的对各行各业发动巨大的冲击和影响,把握者胜,逆流着将会亡,所以希望大家不把它当做唯命是听的警示,而是把它当做改变自己的机遇,全速开始。”
化妆品的新零售时代在哪里?其实行业一直在做,如何实现线上线下融合,如何把体验与服务的成本转换为利润,如何打造一个消费者更喜欢的购物场所,等等,这不乏都是朝新零售迈出的第一步。
美妆黑科技也是被今年频频刷屏的黑话。资生堂自推出“遇水加乘”防晒黑科技以来,就在这条路上玩的不亦乐乎。之后相继推出了检测微笑程度的应用软件;联手微软推出美颜版视频软件“Telebeauty”。此外还有一些像丝芙兰这种全球零售连锁也开始玩起了黑科技,VR体验、智能支付、试妆等定制化服务。
可见,黑科技的兴起是一种品牌对于消费者购物体验的逐步升级。在消费者越来越细分的当下,如何最大满足他们的需求,最直接的手段就是自己动手,张扬个性。这些黑科技正在逐步实现这个愿望。
2015年,化妆品零售业态疲软,大家都说是行业的寒冬期来了。而2016年,大家不再说“寒冬”了,更多地是说“红利”。无论是整个大环境经济下的红利,还是化妆品行业中的红利,都在渐渐消失。价格越来越透明化的今天,购物渠道越来越多的今天,如何保住自己手里的红利是每一个品牌方、渠道商、终端店都在思考的问题。
自从王健林定了个先争一个亿的小目标后,网友不服纷纷定小目标。咱们化妆品行业也掀起了一股小目标热。这不,2017年的钟声刚敲响,朋友圈就传来了上美公司的2017年四个小目标:销售回款实现70亿;给国家上交7亿元税收;给上美12500名员工发10亿元工资;在研发上投入2.1亿元。
关于2016年,行业有挑战,有惊喜。如果在过去一年里你被猴耍了,那么,在2017年里,可要抓紧的“鸡会”了。
原文链接:http://www.cosmetic-news.net/newx_d865.html
文章来源:接招,来自2016年的美妆江湖黑话!
免责声明: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,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。如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来信告之。我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予以清除。